黄金配资资讯 全球农业观察丨专访佳沃蓝莓业务群总裁姜惠铁:种业是农业的“芯片”,应加大育种研发投入
你的位置:个人股票配资-线上股指配资 > 个人股票配资 > 黄金配资资讯 全球农业观察丨专访佳沃蓝莓业务群总裁姜惠铁:种业是农业的“芯片”,应加大育种研发投入
黄金配资资讯 全球农业观察丨专访佳沃蓝莓业务群总裁姜惠铁:种业是农业的“芯片”,应加大育种研发投入
发布日期:2025-04-21 22:19    点击次数:149

黄金配资资讯 全球农业观察丨专访佳沃蓝莓业务群总裁姜惠铁:种业是农业的“芯片”,应加大育种研发投入

K图 300268_0

  21世纪经济报道记者舒晓婷北京报道

  “中国蓝莓产业在种植规模和产量方面已位居世界前列,不过仍面临标准化程度低、品质不稳定等挑战。在科技赋能农业的大趋势下,将现代信息技术深度融入种植、管理、采摘等环节,是提升产业竞争力、实现高质量发展的必由之路。” 佳沃集团有限公司蓝莓业务群总裁、佳沃贝瑞农业科技有限公司负责人姜惠铁近日接受21世纪经济报道记者专访时表示。

  近年来,中国蓝莓产业快速发展。中国云南因其气候条件等优势,成为蓝莓主产区。公开数据显示,2024年中国蓝莓种植面积超110万亩,产量约50万吨,是全球蓝莓生产增长幅度最快的国家之一。其中,云南作为核心产区,贡献了约占全国30%的蓝莓产量。

  目前,中国人均蓝莓消费量还不到发达国家的十分之一。随着消费者健康意识的不断提高,蓝莓逐渐被认知,市场需求呈现快速增长的趋势。在姜惠铁看来,中国小浆果市场消费潜力巨大。消费升级带来的市场扩容、电商等新兴销售渠道的兴起,都为相关企业带来难得的发展机遇。注重品质提升、加强品牌塑造、借助科技手段优化运营,是企业在市场竞争中取得优势的关键策略。

  谈及国际蓝莓种植技术在中国的本地化应用,姜惠铁对21世纪经济报道记者称,自然条件的适应性是首要考虑因素。同时,要充分考虑中国消费者的需求和市场特点,在口感、果径等品质方面满足消费者的期望。此外,种植成本也是影响技术应用的重要因素。需要在保证技术效果的前提下,尽可能降低成本,提高经济效益。

  佳沃贝瑞农业科技有限公司作为佳沃集团旗下专注高端小浆果的现代农业企业,业务涵盖蓝莓新品种培育、育苗扩繁、基质栽培等蓝莓全产业链,在云南拥有超3万亩种植基地,自研13项专利设备,获评国家级农业产业化重点龙头企业、省级专精特新成长企业等殊荣。姜惠铁拥有超过20年的浆果种植管理经验,由其主持完成的“蓝莓引种、繁育和有机栽培综合配套技术研究”项目,荣获山东省林业科技成果一等奖。

(佳沃集团有限公司蓝莓业务群总裁姜惠铁资料图)

  基质栽培技术是蓝莓产业飞跃关键

  《21世纪》:中国蓝莓产业的快速发展离不开规模化种植。请问,中国蓝莓规模化种植始于何时?当时有何催化因素?

  姜惠铁:中国蓝莓商业化种植始于2003年青岛首个种植园的建立,但规模化种植真正取得突破是在2012年。彼时,中国蓝莓产业面临亩产极低、品质不稳定等难题。中国蓝莓出口到日本需经过37道严格检测,合格率仅60%。这严重限制了蓝莓产业的发展。2012年,佳沃入股青岛沃林,是蓝莓真正的商业化开始,也开启了中国蓝莓产业变革的征程。2017年,佳沃在云南红河引入基质栽培技术,这一创新举措成为蓝莓产业飞跃的关键。该技术不仅推动蓝莓亩产从不足300公斤飙升至1500公斤,更意味着蓝莓产业从传统地栽模式迈向设施种植新时代,从而为蓝莓规模化发展奠定坚实基础。

  《21世纪》:发展至今,中国蓝莓产业呈现出什么特点?目前,制约中国蓝莓产业发展的关键技术难题如何突破?

  姜惠铁:中国蓝莓产业在种植规模和产量方面已位居世界前列,不过仍面临标准化程度低、品质不稳定等挑战。传统农业模式下,蓝莓种植过度依赖人工经验,难以保证产品质量的一致性。

  对于佳沃而言,为了实现蓝莓品质的标准化管理,我们大力推进数智化转型。在红河基地,我们部署了2000余个传感器,构建起全方位的监测网络,对蓝莓生长环境进行实时精准监测。同时,借助AI产量预测技术,融合气象数据和植株生长模型,将预测误差率控制在5%以内。此外,采用“一人一码”管理模式,近万名采摘工扫码作业,不仅能实时计算工资,还使人力调度效率提升40%。通过数智化探索,对糖酸比、果粉覆盖度、果径等9项关键品质指标进行动态监测,佳沃蓝莓产品合格率从68%大幅提升至91%。

  佳沃集团的数智化转型实践,为中国蓝莓产业解决技术难题提供了可借鉴的样本。在科技赋能农业的大趋势下,将现代信息技术深度融入种植、管理、采摘等环节,是提升产业竞争力、实现高质量发展的必由之路。

  消费升级为蓝莓企业带来新机遇

  《21世纪》:在你看来,中国在蓝莓育种方面需要攻克的难点主要有哪些?

  姜惠铁:中国蓝莓育种面临的挑战主要有两方面:一是海外企业对种业的管控极为严格,品种引进和授权种植困难重重,二是蓝莓杂交育种周期漫长,一般需要七八年才能初见成效。

  种业是农业的“芯片”,育种技术的突破对产业发展至关重要。我认为,在全球竞争日益激烈的背景下,加大育种研发投入,加强知识产权保护,是推动中国蓝莓产业可持续发展的关键所在。

  佳沃在育种方面不断创新,为中国蓝莓产业打破国外技术垄断、掌握种业主动权提供了经验。具体来看,佳沃长期坚持合法合规经营,树立了良好的企业口碑。凭借不断扩大的种植规模和市场影响力,佳沃与MBO、Hortifrut等国际顶尖育种公司建立了合作关系,成功引进40余个专利品种。与此同时,佳沃坚持自主研发,持续引种、培育受市场青睐的蓝莓品种。以L25为例,这是一种南高丛早熟品种,糖酸比高,实测糖度可达 13.9 以上,亩均收益可达3 万元-6万元。此外,佳沃建立了种质资源库,全面加强品种知识产权保护,维护育种创新成果。

  《21世纪》:综合多方因素,你对于中国小浆果市场消费潜力有何判断?相关企业未来面临哪些新机遇和新挑战?

  姜惠铁:中国小浆果市场消费潜力巨大。目前,中国人均蓝莓消费量还不到发达国家的十分之一。随着消费者健康意识的不断提高,蓝莓富含花青素、抗氧化、低GI指数等健康属性逐渐被认知,市场需求呈现出快速增长的趋势。

  对于相关企业而言,消费升级带来的市场扩容、电商等新兴销售渠道的兴起,都带来难得的发展机遇。与此同时,市场竞争加剧、品质把控难度增大、品牌建设面临挑战等也不容忽视。

  整体而言,在消费升级的大背景下,小浆果市场前景广阔。企业要想抓住机遇,必须不断提升实力。我认为,注重品质提升、加强品牌塑造、借助科技手段优化运营,这是企业在市场竞争中取得优势的关键策略。

  种植技术本地化应用需考虑适应性

  《21世纪》:佳沃在云南布局蓝莓业务出于什么考虑?

  姜惠铁:佳沃在云南的蓝莓种植基地面积超过3万亩,分布于红河、保山、德宏、大理等地。这主要考虑到自然条件和成本因素:云南具有无可比拟的自然优势,光热条件优越,光照强度、日照时长、气温等都非常适宜蓝莓生长,产出的蓝莓品质优、果季长、产量高。从综合生产成本来看,云南低于山东等中国其他省市,投资回报率高。

  《21世纪》:结合佳沃的实践经验,你认为国际蓝莓种植技术在中国的本地化应用重点需考虑哪些因素?

  姜惠铁:在种植技术上,佳沃采用现代化的基质(椰糠+泥炭等混合)栽培技术,结合水肥一体化灌溉系统,配合物联网自动化农事操作,实现对蓝莓生长的精细化管理,从而确保产品的高品质。

  在我看来,国际蓝莓种植技术在中国本地化应用时,自然条件的适应性是首要考虑因素。不同地区的气候、土壤等自然条件差异较大,必须确保引进的技术能够适应当地环境。同时,要充分考虑中国消费者的需求和市场特点,在口感、果径等品质方面满足消费者的期望。此外,种植成本也是影响技术应用的重要因素。需要在保证技术效果的前提下,尽可能降低成本,提高经济效益。

  《21世纪》:你对中国企业与国际浆果巨头未来深化合作有何期待与建议?

  姜惠铁:在国际合作方面,佳沃通过建立全球种质资源库黄金配资资讯,引进国际先进种苗,并在全国不同地区设置测试园,精准把握不同地域条件下浆果的生长表现。未来,希望中国企业与国际浆果巨头在育种技术、种植管理经验等方面进一步深化交流,共同推动蓝莓产业发展。同时,希望加强知识产权保护方面的合作,共同营造公平、健康的产业发展环境。



上一篇:在线股票平台 固态电池概念走强,传艺科技涨停,莱尔科技等大涨
下一篇:股市配资平台 江山股份:一季度归母净利润1.56亿元,同比增加89.1%